国内球员才是基石!论如何打破CBA选外援的思维定式
这个改变了中国篮球历史的瞬间,实际上来源于一次规则的改变——是年,CBA外援从4节4人次变成了4节5人次,这给了上海大鲨鱼更多的操作空间,季后赛前大鲨鱼专门签下了前爵士队老将大卫-本沃,而本沃很好地在总决赛限制了刘玉栋,最后也成为了球队夺冠的关键。
而自此,一内一外的双外援组合开始在CBA流行开来——因为在4节5人次的外援政策下,末节上双外援打内外配合显然是CBA里最有效率的武器。虽然当时也还有类似辽宁、江苏这样拥有国手级后场在某些赛季会双大外配置的特殊球队。但对于绝大多数球队来说,得分型小外援+功能性大外援显然是CBA双外援的最优解。
之后,随着老一辈优秀国产外线核心的淡出,这种内外标配也渐渐将本来就非主流的双大外援完全取代,成为了CBA每一支球队(八一除外)约定俗成的外援挑选规则,
而这个约定俗成的规则,也一直延续到上赛季,才被广东队所打破。
外援政策改变外援平衡
上赛季,广东队在杜锋的指导下打破常规,挑选了两个外线作为球队的外援搭配,结果在总决赛上广东击败新疆轻松夺冠,而一如十几年前的上海一样,这一搭配也在本赛季得到了部分球队的效仿,让僵硬死板的CBA外援模式有了结构上的松动。
实际上,CBA尝试双小外的种子可以追溯到14-15赛季,而种下这枚种子的自然也是广东:是年cba半决赛,广东宏远总比分0-2落后于北京首钢。在此之前CBA没有任何球队能在系列赛0-2落后的情况下完成逆转,在输无可输的悬崖边上,“二年级”教练杜锋破天荒的用年轻后卫穆迪埃替换了表现平平的阿德里安,赌博式的祭出穆迪埃+拜纳姆的双小外组合,打了北京队一个措手不及,广东宏远牢牢掌握场面上的主动,长时间保持20分左右的领先,取得了一场完胜。
虽然之后拜纳姆受伤报销,单外援的广东未能实现大逆转。但这样的改变已经让人可以嗅到一些改变的味道。而改变的起因和13年前一样还是外援政策:该赛季,CBA出于提升国内球员实力的考虑更新了外援政策,尽管保持4节6人次的外援总数不变,但规定末节每支球队只能用单外援——而这显然让拥有外援级内线(易建联)的广东队更多改变的机会,于是双小外援因应而生。
在这个赛季同样吃到政策福利的不止广东,没落贵族辽宁队也是依靠这个政策完成了复兴的最后一步——在过往的两个赛季,辽宁都在季后赛第一轮早早回家,但由于末节单外援的新政策,辽宁队国产大中锋韩德君在低位的攻坚威力被显著放大,成为了非常突出的末节攻坚点,于是随后辽宁在之后连续4年打进总决赛,并在17-18赛季夺得了CBA的总冠军。
不过虽然双小外的调整让杜锋尝到了甜头几乎做到了绝处逢生,但在之后的多个赛季,广东宏远乃至整个CBA也鲜有球队敢用双小外冒险。一内一外的配置还是联赛的主流,只不过多数的大外援在第四节都会坐上板凳席。直到上赛季开始前,兰多夫-莫里斯的意外受伤让已是国家蓝队主帅的杜锋决定再“任性”一把,签下之前在浙江队表现出色的维姆斯,和前老鹰后卫德莱尼组成双小外组合。
随后,广东队掀起了快打旋风,且多人轮换、分享球权的风格在CBA独树一帜,开局豪取一波18连胜。而广东的成功让很多俱乐部如梦方醒,山西,深圳等队都换成了双小外,但效果参差不齐,而如何搭配外援的课题,依然让很多球队头疼。
赢球公式的拆解
其实直到现在,CBA球队找外援依然还有些摸彩票性质。手里拿着经纪人推荐的10个外援资料,数据各个光鲜亮眼,反正抓一个大鬼,再抓个小鬼。这赛季大鬼不错,小鬼差点意思,那换一个呗,换到行为止。
这其中当然有很多上当的,比如之前的新疆队,艾尔-杰弗森明明曾在NBA呼风唤雨,结果来了跟个废物一样。而今年浙江广厦为法里埃德一掷千金,看的也依然是过往NBA还不错的数据,实际效果一言难尽。
不过不管外援怎么换,由于CBA鲜有人员流动,外援再怎么强大家多少也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拉不开太大差距,所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球队成绩的上限的,还是球队里国内球员的底子。一位国内老教练曾说过,在CBA赢球要同时具备三大要素:组织+得分+护框。而外援+国内球员是否能分别尽量覆盖这三项需求,就成了选外援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因素。
简单做个解释:
1、组织。英文有个词叫playmaker,就是持球人通过自己的能力串联球队,通常可能是挡拆体系的驱动者,通过自己的突破威胁吸引防守,给顺下的队友制造得分机会,或者制造出队友空位投篮的机会。
代表外援:阿隆-杰克逊、贾马尔-富兰克林
2、得分。也就是终结能力。这是CBA外援最常见的活,外界普遍感觉不拿个30分球,就不算个外援。
代表外援:弗雷戴特、麦克克鲁姆
3、护框。好的护框手,往往就是一个球队的防守核心。FIBA没有防守三秒限制,护框的重要性比之NBA更大,大中锋可以安心躲在三秒区,这大大增加了联防的威力。
代表外援:哈达迪、达卡里-约翰逊
很显然,外CBA的赢球三要素并不一定全部需要由外援完成,国内球员可以也必须填补这上面的空缺才能让球队赢得更多的胜利。因此,选择外援实际上就是在球队原有的本土班底基础上做填空题,让赢球公式更加完整,国内球员能填上的越多,外援的选择空间和灵活因此就更大。
双小外援的讲究
这两个赛季广东针对双小外组合的再次升级,其实就是对赢球公式的完美演绎。
一场比赛或许可以作为解释这一点的最佳例子:上赛季常规赛18连胜后,广东宏远主场迎战吉林,外界一致看好广东能够延续连胜步伐,而比赛过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广东一度在主场获得了10分的领先优势。
但第四节风云突变,吉林小外援多米尼克-琼斯(上一轮比赛也正是他打崩了新疆)多次不讲理三分出手,打出一波27-9的攻势,广东队回应乏力,于是18连胜颇为意外的在主场被仅排名中游的吉林队终结。是役,易建联打了34分钟拿下26分10篮板已经足够高效。广东队却暴露出了关键时刻攻坚能力弱的缺点,尤其是在和对手外援“小倒霉”琼斯的对比上——双小外援德莱尼和维姆斯都有多年欧冠效力经历,打球合理,喜欢分享球,都是典型的playmaker。然而德莱尼没有得分爆发力;维姆斯是伊戈达拉式的侧翼摇摆人,广东队“第三个外援”易建联在内线承担着攻防枢纽的重任,却不是一个稳定持续的终结点。
套用赢球三要素的公式,广东具备了稳定的护框(易建联),playmaker属性多到溢出(德莱尼+维姆斯),但终结这一块显然有所欠缺。于是在和新疆队的巅峰战役中,第四节及加时赛连续得分的是本土球员赵睿,投出绝杀球的是老将孟铎。
因此尽管广东队依然是夺冠的最大热门,但当周琦即将回国CBA加盟辽宁队的传闻甚嚣尘上之时(不过后来因为姚明坚持CBA政策不搞特殊,让周琦没能在去年打上CBA),志在夺冠的广东队很快就坐不住了,一掷千金接连签下比斯利和马尚-布鲁克斯。而这两个外援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便在NBA都有极强的终结能力。
在试了几场球后,由于比斯利更加消耗球权,和易建联的进攻方式有所重合,横叉在易建联和周鹏中间,也对防守强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广东队用更高效的布鲁克斯和维姆斯组成双小外的组合,结果最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总冠军。
国产护筐+双小外(分别覆盖组织+得分人物),这显然就是广东摸索出的CBA双小外援的新公式。而效仿者也有之,比如“小老弟”深圳马可波罗队,上赛季,他们就在中途用控卫外援德怀特-拜克斯替换了饱受伤病之苦的萨林杰,和肯尼-伯顿组成了双小外。
起初深圳队并不放心这样的外援组合,始终把萨林杰养在队中随时应战。但这对黑人小外援不负众望,带队一路杀进了CBA季后赛。但季后赛开战前东莞新世纪女篮为广东省第一次拿到了wcba的冠军,这让深圳队上下产生了跟女篮别苗头的想法,于是球队找来NBA征战多年的内线球员昆西-埃西,替换了小外援德怀特-拜克斯。
然而这个选择却并没有起到深圳队想要的效果——昆西-埃西篮板能力优秀,但其身高只有2米01,是个没有护框,也不具备自主进攻能力的苦力内线,肯尼-伯顿又是一个得分先于组织的乱战高手,于是这个经典的大小外援搭配却反而让球队的进攻陷入到混乱之中,于是在于北京的第一战,常规赛场均得113.3分的深圳队只得到了可怜的96分,让北京首钢反客为主,用21记三分球带走了胜利。
其实套用赢球三要素的公式,当时的深圳少了拜克斯的组织串联,伯顿只是一个终结点,国产后卫于德豪是个拼命三郎式的球员,所以在已经拥有李慕豪、沈梓捷两大国产护筐内线的情况下,昆西-埃西给予球队的帮助非常有限。
不过还好深圳只试验了一场球,就把拜克斯替换了回来,继续用双小外征战季后赛。经过短暂调整,在系列赛0-2落后的不利局面下,深圳队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大逆转。而北京队事隔多年之后,真的在系列赛2-0领先的情况下,输给了拥有双小外的对手,这在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
显然,双小外要搭配的自然是国产护筐。而作为双小外的背景板,北京队堪称双小外的最佳反面模板——首钢没有好的国内护筐球员,锋线的朱彦西、常林都是攻强于守,所以他们可以说是全CBA强队中最不适合打双小外的球队。因此今年请来高价外援尤度却不敢放弃汉密尔顿也能看出球队的无奈,而这甚至反作用到了对林书豪的使用——每到第四节,北京队都必选在护筐和持球进攻中二选一,这实际上让首钢在拼刺刀时首先少了一些底气。
那全联盟除了广东以外最适合用双小外的球队是谁呢?
那自然就是新疆了,随着周琦的回归,广东队上赛季实力一家独大情况终于被打破。虽然被调侃成“波兰”中锋,但其在整个亚洲范围内都是顶级的护框好手。以至于在缺少大外援斯托克斯的情况下,新疆队依然和卫冕冠军广东队打的难解难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新疆队实际上具备了很好的打双小外的基础。其实从纯篮球的角度来看,在拥有周琦做基石,并且储备了范子铭俞长栋等优良国产内线做预备队,同时还能让阿不都沙拉木等人支援四号位的情况下,新疆队完全可以选择一个侧翼或者后卫球员来填补阵容空缺——要知道现在新疆队小外援凯·费尔德身高只有1.75米,却同时要兼顾持球进攻和组织,且没有防守其他小外援的能力,压力实在过大,因此经常出现在场上烧CPU的情况。
而为他在后场找一个好的外援搭档,显然是比现在新疆队的两个大外援储备(斯托克斯和米卡都是内线进攻型外援,当然这也是CBA里拥有优秀国产五号位球队的普遍选择——比如辽宁队的巴斯,上海队的莫泰)是个更合理的策略。
而同样的例子在CBA其他球队也并不罕见,比如广厦,胡金秋作为顶级国产吃饼男,本赛季被顶上五号位去肉搏显然是勉为其难,数据全面下滑,所以相比法里德(截止发稿时已经被浙江队放弃),上赛季那个总是骂骂咧咧被无数球迷吐槽的博洛西斯可能反而是更好选择?(或者至少应该找一个和他风格类似的重型中锋)
至于辽宁队,在国内后卫多到溢出而锋线近乎真空的情况下,他们真的需要一个斯蒂芬森那样的后场全能手来吗?做国内第一个尝试3D型小前锋做外援的球队又有何不可(当然这样的外援确实比较难找)?
在目前CBA的形式来看,由于国产护筐已经可以满足部分需求,因此未来更多球队开始尝试双小外援乃至侧翼外援,或许为渐渐成为一种潮流。而当国产后卫真正站起来,CBA甚至某一个队里可以拥有好几个郭艾伦的时候,或许双内线外援也会重出江湖。
尝试不同的外援组合,是CBA联赛正在走向成熟的标志。而归根结底,本土球员班底的实力决定了球队的上限。寻找外援的时候,一味贪图名气一掷千金,并不一定会取得预想的结果。
当然,在机会突然降临的时候,本土年轻小将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往期回顾